四川省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评选
(资料图片)
绵阳综合评分排名第一
九大类281个特色海绵理念项目实施
让绵阳“山养水、水润城、城宜人”
让雨水快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防止路面大面积积水,是海绵城市道路的特点。
截至目前,绵阳已建成175公里海绵型道路,让城市道路实现“微循环”。
绵州⼤道是分散绵遂⾼速以及⼆环路交通流量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城区重要的服务型和交通型主⼲路。
2021年底,绵州大道(南⼭路—塘汛)完成提升改造,其中⼈⾏道铺装是改造的重点,也最能体现海绵城市的特点。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中关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标达到75%的要求,绵州大道在人行道铺装时采⽤了透⽔铺装,包括透⽔⾯砖、透⽔混凝⼟基层、级配碎⽯层等,还在路面下安装了排⽔管。
四川九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敖泽伟
施工过程中横向每隔10米设置一根PVC50管,对人行道的雨水进行统一收集,然后汇集到一根纵向安装的PVC100管里面,最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以实现雨水的重复利用。
绵州大道改造提升还围绕“公园+”理念,在道路侧分带中新植了4000多平方米绿植,种类有月季、红花檵木、红花葱兰等六种。
四川九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敖泽伟
不同植物有不同花期,在提升城市道路形象的同时,还有降低局部热岛效应以及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作用。
道路及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是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园艺片区城市更新改建项目的重要内容。
在园艺东街道路改造施工现场,施工方正在修复这里的一个大型排水箱涵,该箱涵是科技城新区排水的主要通道之一,将创业大道片区、上马片区汇集的雨水排放至下游。
绵阳新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红军
这个箱涵已经安装了20多年,很多部件已经损坏,亟需修复。目前已经完成500多米的修复,具备了排水的能力。
工程全部完工以后,可以解决东辰学校及乐荟城周边长年内涝的情况。
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园艺片区城市更新改建项目共包含18条道路改造,总长约为35.3公里,其中包含了14公里的人行道透水铺装,以及15万平方米的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及数千米官网改建。
建设海绵城市,绵阳不遗余力。
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将海绵城市纳入法制轨道。
计划2025年底实现55%的建成区面积,达到内涝防治标准、雨水资源化利用量等18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实现“举目皆海绵”的效果。